NEWS新闻中心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金属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有节奏地回荡起来,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孩子正专注地移动步伐,手中的花剑划出流畅的弧线,场边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训练场,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。"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,眼中闪烁着快乐和斗志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,"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。
重返剑道的孩子们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北京市各类击剑训练场馆已于近期全面恢复开放,据王钰介绍,目前全市89家注册击剑俱乐部中,已有超过95%恢复正常训练,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7%。"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回归,更是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热爱的回归。"
王钰表示,过去几个月间,许多孩子只能通过线上课程保持训练,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,但击剑作为一项需要实战对抗的运动,线上教学存在明显局限性。"击剑不仅是技术的训练,更是面对面的博弈、即时反应和意志品质的锻炼,现在孩子们重返剑道,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显而易见的。"
快乐击剑的教育理念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分管青少年培训的副秘书长,王钰特别强调"快乐击剑"的理念。"我们不应该把击剑单纯看作竞技体育或升学加分的手段,而应该首先让孩子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,只有当孩子真正热爱这项运动,才能持续进步并从中获得更多收获。"
王钰介绍,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修订青少年击剑培训大纲、降低低龄段孩子的竞技强度、增加游戏化训练元素等。"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,比如针对7-9岁年龄段的孩子,我们会设计更多剑道游戏和小组活动,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基本技能。"
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初见成效,根据协会最新统计,北京市青少年击剑学员的续费率从2022年的68%上升至目前的85%,学员满意度达到91%。"这些数据说明,当我们真正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时,项目自然会获得良性发展。"
安全与兴趣并重的训练体系
王钰特别强调了后疫情时期青少年击剑训练的安全措施。"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指导方案,包括训练场馆的通风要求、器材消毒规范、学员健康监测等,我们也注重心理层面的调整,不给孩子过多压力,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回归训练。"
协会还推出了"重返剑道"专项计划,帮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恢复体能和技术水平。"我们不建议孩子一回来就进行高强度对抗训练,而是设计了为期4周的适应性训练计划,逐步恢复运动量,避免运动损伤。"
在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,10岁的学员刘子涵告诉记者:"我特别想念和朋友们一起击剑的感觉,线上课程虽然也有趣,但比不上真正穿上击剑服,在剑道上比赛的感觉。"她的母亲补充道:"孩子回来后明显更加开朗了,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还让她找回了社交的乐趣。"
击剑运动的独特价值
王钰认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。"这项运动不仅培养身体素质,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心理素质和礼仪修养,击剑被称为'物理象棋',需要瞬间判断和策略思考,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帮助。"
他特别提到,击剑礼仪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"击剑要求运动员遵守传统礼仪,比如赛前敬礼、赛后握手、尊重对手和裁判等,这些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和体育精神。"
数据显示,北京市练习击剑的青少年人数已超过2万人,并且每年以约15%的速度增长,击剑运动正在从小众项目向大众项目转变。"我们希望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,不仅为了竞技成绩,更是为了全面发展。"王钰表示。
未来的发展规划
谈及未来,王钰透露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制定新一轮青少年击剑发展计划。"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,扩大基层击剑普及面,特别是推动击剑运动进入更多校园。"
协会计划与教育部门合作,推出"击剑进校园"项目,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。"我们已经在海淀区和东城区的10所中小学试点开展击剑社团活动,反响很好,未来三年我们计划扩大到50所学校。"
协会还将加强教练员培训,提高教学质量。"我们将特别强调'快乐击剑'教学法的培训,让教练们掌握更多激发孩子兴趣的教学方法。"
王钰最后表示:"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大批专业运动员,而是让更多孩子在击剑运动中收获健康、快乐和成长,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绽放笑容时,我们知道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。"
随着采访结束,训练厅里的孩子们又开始新一轮练习,他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手中剑尖闪烁,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,击剑不再只是一项运动,更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舞台。